第十七章 道统有别
第十七章 道统有别 (第1/2页)河风如少女软弱的手掌一样拂过脸颊,带来一丝丝的清凉,小木船溯流而上,越走越远。随着两人对话逐渐多起来,何雁心里怪异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好像自己对面船头坐着的并不是一个少年而是一个老于世故的男人。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朦胧的夜里,那张脸上看不清楚往日的稚嫩,让这样的感觉变得更加强烈。
何越见何雁不再说话,感觉气氛有点压抑,无话找话地朝何雁问道:“大小姐这次来参加秋分大典收获如何?”
何雁俏脸上露出一个苦笑摇头道:“这几天来,我一直没有心情管这些事情,也不知道下面的人做得怎么样了,我打算再过两三天就回会稽。”
“两三天,秋分大典不是还有好几天吗?”
“是啊,但是我想要尽快回去。呵呵,在这里免得让人费神。”
何越明白过来点点头道:“也对,在这里确实会有一些麻烦。对了,我想打听一下会稽郡。大小姐能给我说说吗?”
虽然上次周毕已经大致说过会稽郡的事情,但是何越还是觉得不是很放心,现在遇到何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打探消息的好机会。
“会稽,吴越故地,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地而得名。春秋时会稽为越国都城,吴越征战多半发生于此。后秦王政统一天下,置会稽郡。人杰地灵,英雄汇集,项羽集吴中八千子弟纵横天下,就是在会稽。东南形胜之地莫过于此,东临大海,西扼豫章,北接建康扬州,太湖之地有鱼米之乡,浙江有盐田之利,而民风纯朴善良,是富贵之所在。”
何越接着问道:“那现在会稽郡情况如何?”
“情况?唉,现在的情况很糟糕,自从孙恩作乱,沿海常遭骚扰,百姓流离失所。可是王家却没有能力阻止,让人心烦不已。”何雁的柳眉微微皱起来。
“王家没有能力阻止?”何越心里大喜,继续问道。
“是啊,王家子弟多为倨傲骄狂的文人,座谈清议,如果说是口舌之争,天下无人能及,但是真要领兵打仗却没有一个能用,真正是无能之人。所谓国贫则思良将,家贫则思贤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即使会稽遭乱,王家尚不思悔改,我看也是气数已尽。”
何雁脸上露出一个悲哀的神色,不知道是因为感慨王家的没落还是因为自己的身不由己。她脸上的表情显得格外动人。
听着何雁这些话,何越心里已经对会稽郡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如果说王家对孙恩无能为力的话,那么由孙恩引发的****将会继续下去,这也正是自己一展身手的好机会。只要能够在会稽立足,必然会有一番成就,这都要拜王家的文风大盛所致。
“对了,为什么王家的从文之风要比别的家族更加盛行呢?”
“这也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王家前几代的人从文受益颇丰,许多人都是名士出身,声名响亮,使王家熟为人知,后人自然不肯将这种家族传统弃之不用。再则从文比从武更轻松,而且从文之人仕途远比从武之人更优越。还有就是富贵。真是饱暖思*,江东八家贵族除了周家地处西陲与胡人年年交战而保有律己之心之外,其他家族大多奢华无度,争相攀比,就是谢家现在也有这样的倾向。至于座谈清议说起来源远流长,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何越被何雁的话勾起了兴趣,他就是对现在这个环境还非常不熟悉,所以打心里想知道一些自己觉得非常奇怪的事情,比如座谈清议这件事情,真想不通这种根本没有用处的清谈到底有什么好,如此令人趋之若鹜?
“现在反正也是闲着无事,大小姐就勉为其难,一解在下疑惑。”
何雁笑道:“你还真是好学,不过这些都没有多大用处,只能供闲聊时用。清谈之说由来已久,早在汉初就有这样的事情,那个时候由于要休养生息,因此无为而治与民便利,所以玄黄老庄之术兴起。不过那个时候的清谈跟如今的清谈有本质上的区别。”
“此话怎讲?”
“最起初,清谈谈的是治国之道,汉初时要休养生息,必然要使百姓支持这种国策,所以才有座谈清议,玄黄老庄之术兴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此后汉武帝要征讨匈奴,一改祖宗规矩,当然要有一番新气象被人民所接受,因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便有道统之争。所谓的道统事实上是一种治国之策,这种治国之策会因为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并没有存在好环的区别,只是在一定时期需要利用不同的国策来修正弊病。那个时候的清议不过是在争辩老庄和孔孟哪种更好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