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第1/2页)对华夏的情势,李刚虽然谈不上洞若观火,可是还是算得上非常了解。【无弹窗.】虽然,他曾经寄厚望与华盟的联合能够遏制华夏某些官员的变质,能够让华夏百姓能够比他前世的时候过得更好。
89年以前,李刚以为自己做得相当不错,贪污受贿缺少了海外投资商的参与,不论是从质或是量来说赶前世都相差太远了。而且,没有这些事情的干扰,各种工程的质量也随之上升。对这,李刚相当满意的同时,还有一份骄傲隐藏在心底。因为,这种情况如果能够维持下去的话,他就是华人历史上个有效的遏制贪污问题的人。
很可惜,李刚的这份暗爽到89年就结束了。对海外华商来说,在华夏行商十几年,每年都得和官府的人打交道,虽然他们用不着行贿就能够达到目的。可是,几番交到打下来,怎么不可能有那么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知心朋友?李刚正是想到这一点,才让海华的商人在89年的时候撤离华夏的,以免因为某些朋友的事情陷入政治漩涡就不划算了。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随着海华的商人撤离的时候,其他海外华商也跟着撤离了而已。撤离就撤离吧,李刚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他清楚,这股风波也就那么一年半载的,等风波过去之后,华商回去还不是一切照旧?毕竟,这十几年的工夫可不是白花的。
很可惜,不到一年的时间,华夏生的事情就让李刚郁闷了起来。如果不是在计算机上面,海华又有突破的话,以李刚的心情,这一年半载的休想有个好心情。华夏的形势,说是给了‘洋洋自得’的李刚一个当头棒喝也不为过。
现在李刚也明白了,这些年如果不是华夏高层有政策压制,把很多东西都和政绩挂钩,如果不是改革之初,华夏确实需要他们的投资的话。不说多的,光是受他们所累,没有充足的油水入账的那些个官员的怨气就足以让他们动弹不得了。也许当初,李刚提出这个方法的时候,像段希文他们那些老狐狸应该就已经知道了这个办法只能奏效一时不能奏效一世吧。
而他们当初能够同意李刚的这个方法,也许就是他们实在是看穿了各种局势,以华夏当时的形势,只要他们提出的要求不是特别离谱,也只有接受的份儿了。更何况,他们的要求也不是那么离谱,真要贯彻下去的话,对华夏更是大大有利,当然是全力支持了。
而现在,因为这些华商的大力扶持,华夏短短十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不比前世二十年差了,华夏已经凭借着她的各种优势成为了世界各国投资商的最佳去处。在这个时候,海外华商的重要性虽然仍然很大,可是已没有改革之初那样不可或缺了。不过,这个时候就算有人想要动手脚,也得掂量掂量了。因为,华盟的很多人都和华夏高层有着密切的来往。况且,不说别的,光是丁玲的那个公关部里面的各家小姐就足以让人退避三舍了。也就是说到最后,李刚的办法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最后还是凭借着和华夏高层的亲密关系才能够把双方的关系维持下去。
想到这些的李刚只觉得索然无味,再加上才不到一年的功夫,华夏的官场也就变样了,让他再次生出了一种怀疑的感觉,那就是这样的华夏还值得自己这样全心付出吗?虽然,李刚并不是很懂经济,可也还是知道自从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华夏之后,海华的经济增长也就没有以前那么迅猛了。以至于,经过这么多年过去之后,虽然已经过了其他国家,可是和小RB以及老美的差距却是有越来越增大的趋势。
现在赶不上老美,李刚嘴上不认,心里还是有些服气的,毕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地位可不是谁说撼动就能够撼动的。可是,一直被小RB压着一头,前两年的gdp刚刚过小RB,现在又被RB反了。就连89小RB经济动荡之后,海华仍然没有能够赶上,这就让李刚有些不爽。可是,现在海华手里的资源,等于是用在了海华和华夏两个地方,这样一来,当然没有全力展自己来得快了。更何况,由着李刚的关系,在华夏投资的时候,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仅仅是来捞钱的。不但没有黑着心肠赚钱,甚至很多事情都有倒贴一笔的感觉。如果,没有毒品上面还有大把的资金供他们挥霍,海华的经济能够达到现在这个地步还真是让人奇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