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入门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入门 (第1/2页)“所以这就是一层窗户纸。”周至笑道将龙首觿交给早就心痒难熬的诸庆红,这位是仿古雕的高手,见到实物肯定会更加激发灵感:“看玉我是纯外行,到今天总算是入了点门了。”
将诸庆红手里的绦环交换到自己手里:“那这个乾隆时期雕的,又如何看真假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如何重要了,因为琢玉这一行,讲究的是“工料相敌”,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料子,就用什么样的雕工与之匹配。
如果是乾隆内府玉作的工艺,那它所使用的材料必然是顶级的。
或者说,如果是顶级的和田籽料,要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其拥有者肯定会找寻最顶级的工匠来雕刻它,就好像现在周至所作的这样,这叫做古今同理。
在古玉新玉价格相差并不太多的情况下,造假明代以后的玉器就毫无意义,因为玉器的主要价值在这个阶段,不如何靠年代来决定价格,更多的是靠玉质和工艺的高低。
只有两种情况才有造假骗人赚钱的空间。
要不就是造假宋前的古玉,这个时期对玉质要求不高,可以用低档玉料来造假,再通过酸沁等手段制造沁色,土花等痕迹,用来掩盖玉质的瑕疵。
当时就如前文所说的那样,造假者都是急功近利之人,必然会在雕工上暴露瑕疵,只要懂得分辨古代砣工痕迹和现代机雕痕迹的差异就够了。
还有一种稍微高明一点,就是仿造明后的古玉,但是这种造假给造假者的空间已然不多,一般会使用中档的玉料,机雕成型以后,再用手雕打磨掉机雕的痕迹,再通过做旧做老做包浆的办法,将之装扮成中古玉骗人。
这样的假玉器有很高的成功率,最容易欺哄那种半壶水的爱好者,但是这种假成本本身不低,留给造假者的利润也不会太高,再有这种手工造假的方法依然要使用现代的高速工具和材料,很难以做到和古代慢速软料磨出来的琢玉痕迹一模一样。
时间是鉴定者的好朋友,任何品类的文玩,漫长的时间里留下的痕迹,和短时间形成的造假痕迹,是最容易鉴别出来的特征之一。
即便是被雕琢得光润无比的春水秋山绦环,在徐老的指点下,周至也学会了辨识乾隆工留下的手工痕迹和特征,然后再拿出诸庆红的一件雕件来做对比讲解,之前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的东西,现在就变得显眼无比了。
“原来玉器的辨识还挺简单的嘛。”上完一堂课后,周至感觉茅塞顿开,从今天起,自己的鉴藏能力可以又多一项了。
“行行都不容易,小周只能算是已经入门,想要成为高手,却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徐智缦笑道提醒周至不要太骄傲:“古玉鉴藏,常常以战汉并称,为什么会这样?就在于断代非常困难。”
“战国玉雕和汉代玉雕,风格,工艺,变化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变化,鉴藏的本领都在精微之处,因此很多专家都过不去这一关,只能将之统称为‘战汉玉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