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封神之议
第132章 封神之议 (第2/2页)张良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到底谁才是这益州之主,接下来是不是想说日子不好过,让我想办法收拾那些不听的郡县。”
刘焉嘴巴微张,用夸张的语气说道,“快说!你小子是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我的想法。”
“这还用猜么,今天我打听过了,您来此之后连灌江口都不曾踏足,更不曾公开祭拜李冰父子,还想让巴蜀之地的百姓听命,是不是在白日做梦。”
“可我有行轻徭役、薄赋税、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呀,就是人家不太买账。李冰父子治水这事我也知道,对他们我也非常敬佩,但几百年过去了,旧事重提真能收这些地方的人心?”
张良有些无语,要不是刘焉是他最重要的盟友,真懒得给他出谋划策,那个沈阎勾心斗角外加整人绝对是个好手,但能力实在是平庸。
“我的好叔父,益州在秦朝时还是千里沼泽地,此时却被人称为天府之国。因为这里曾发生过巨大的地质变化,非是天定,而是人为,此乃人定胜天也。”
“在蜀郡灌县一带几乎年年都要发大水,流经那里的岷江,从距离这里地面上千丈高的岷山上流出,沿途山多地狭,水流湍急,汹涌的江水流到灌县一带,突然进入一马平川的平坦地势,流速骤然减慢。”
“这样一来水中夹带的泥沙石子便沉积下来,淤塞抬高了河床。每当夏秋季雨水多的时候,就会江水暴涨。大水溢出两岸,淹没了大批良田、房屋。但是大水退下之后,往往又缺水,造成旱灾。”
“就这样非涝即旱,几乎是年年庄稼歉收,老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荒。直到李冰被秦昭襄王命为蜀郡郡守,开始治理这个地方。”
“他与自家的二郎几乎走遍了这一带的山山水水,为根治岷江水患,变害为利下了特别深的功夫。在经过一系列的勘探后,他带领百姓凿开了玉垒山,一来可以让水流过去灌溉山东边的田园,另一方面可以山西边的江水泄出。”
“因凿出的这个山口很像一只瓶口,于是人们就给它起名叫宝瓶口,但这口打通后并不能彻底根治水患,后来李冰父子又采取中流分堰的方法在瓶口上游不远处筑一道分水堰,因其前端尖尖的伸进了珉江里也有个别称为分水鱼嘴。”
“同时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李冰还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近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
“自此鱼嘴四六分水,飞沙堰二八分沙,巴蜀之地的水旱灾区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成都平原更是沃野千里,人们也不用再四散出逃,整个益州都受了这父子二人的大恩惠。”
“李冰的儿子李二郎就死在了修分水堰的过程中,他强忍悲伤,之后还继续在益州兴修水利,开凿险滩,疏通航道,打盐井,发明卤煮盐法,发展农业,最终累死在了修水利工程的路上。”
“此次入川,夺了五斗米道统只是小事一桩,更重要的是我要亲自去趟灌江口,给这二人封神。将来我大哥得了这天下之后,要用那金笔给他们加封为王,再立一座二王庙。此后千秋万载,永受后人香火。”
刘焉听完后叹了口气。“多谢指教,叔父终于知道错在哪里了,李冰父子是可以称尊做祖的大贤,就是获得再高的赞誉也不为过。我这就着手安排,用最高的礼仪和规格去祭拜,你的封神仪式就一起办了吧。”
(致敬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