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242章 边墙有变?!

第242章 边墙有变?!

第242章 边墙有变?! (第1/2页)

在长安,已经不动神色间稳固住自身地位的天子刘荣,正怀念着自己曾经的太子中盾卫程不识;
  
  而在边关——在北地郡,已经官拜北地郡守,同时兼领北地一切军阵事务的程不识,也得到了长安传来的消息。
  
  “整编细柳、霸上、棘门三军~”
  
  “没有句注军?”
  
  站在郡城外墙上的墙垛内,看着手中,那卷朝中友人遣奴仆送来的书信,程不识只头都不抬的问出一句;
  
  闻言,便见一旁风尘仆仆的壮奴当即躬了躬腰,恭敬无比道:“朝议结束之后,主君确曾单独请见过陛下,以句注军之事相问。”
  
  “但陛下似乎并不很喜欢,或者说是有些排斥句注军,只以句注山位于边关,不宜擅动为由,将此事搪塞了过去。”
  
  “——奴自长安启程之时,陛下也正式颁下诏谕,整编细柳营为射声军,整编霸上军为铁卫军。”
  
  “至于棘门军,更是直接整编为:遂军。”
  
  “下设足足八个遂营校尉,专精于铺路架桥、掘土伐林之事;”
  
  “全军兵员足足一万六千人,愣是连一柄剑、一张弓都不予配备……”
  
  听闻壮奴此言,程不识只下意识抬了下眼皮,撇了眼面带不忿之色的壮奴。
  
  待那壮奴自知失言,讪笑着低下头去,程不识这才重新低下头,继续观看起手中书信。
  
  “关中人?”
  
  莫名其妙的一问,也引得壮奴略带羞愧的点了点头:“祖籍蓝田。”
  
  闻言,程不识只不无不可的点了点头,也没再揪着壮奴一时失言不放。
  
  ——和南北两军一样,同属长安拱卫力量的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兵源也是清一色的关中子弟。
  
  只是相较于南北两军,这三支理论上的临时武装,并不要求兵员满足‘关中良家子’这两个要求。
  
  没错;
  
  关中,良家子——这是两个要求:关中户籍,及良家子弟。
  
  关中户籍好理解:籍贯关中任意地方,且户籍录于农籍即可;
  
  至于良家,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好人家’,而是特指如今汉家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自耕农。
  
  所谓良家,首先就要满足财产方面的硬性条件:家财十万钱。
  
  这即是如今汉家‘中产之家’的准入门槛,也同样是‘良家’群体的先决条件:你首先得具备中产之家的财产,你的家族才能被称之为政治角度的‘家’。
  
  若不然,你的家族压根儿没资格称为‘家’,顶多就是‘户’。
  
  满足中产之家的财产要求,可以被称之为‘家’了,你才有资格被讨论‘良’不‘良’的问题。
  
  至于良不良,倒是很好判断:家世清白,往上数个三五代,也就是自有汉以来,直系先祖没出过逆贼即可。
  
  事实上,满足‘关中户籍’这一条件的,基本都不大可能家世不清白。
  
  ——家世不清白,政治成分有问题的人,不是死了整户口本,就是被举族流放边关;
  
  逆贼的后人,别说是还能把户籍落在关中了——能不被划入奴籍,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失去户籍’,都已经是天大的福气。
  
  所以,事实上,南北两军兵士的‘关中良家子’成份,和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将士的‘关中子弟’身份,仅有的差别只在于家产。
  
  关中良家子,必定是家境相对较好的中产之家;
  
  而关中子弟,可能是殷实的自耕农子弟,也可能的穷人家的孩子。
  
  总归再穷,也不至于家世不清白就是了。
  
  说回此番,刘荣整编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关中人民对这三支部队的感情,就算没有对北军那般热烈,但也至少同样将这三支部队,视作关中人的子弟兵。
  
  子弟兵被整编,关中人自然难免会关注到整编后,这三支子弟兵会过什么日子。
  
  射声军,铁卫军,倒也罢了——总归还是兵;
  
  而且还是步兵中,最精锐的弓弩兵及重装兵。
  
  但遂营,也就是后世人理解的工兵……
  
  啊?
  
  一支原本可以上战场的野战部队,被整建制改变为工兵?
  
  换做是谁,心里恐怕都不会舒服。
  
  这也是为何程不识在看到壮奴面带不忿之色时,会问一句‘关中人?’的原因所在。
  
  程不识是雁门人,土生土长的边民。
  
  或许是由于自幼便生长在国境线——尤其还是已知世界唯二,且处于敌对状态的庞然大物国土接壤的前线,程不识向来不大在意籍贯这個东西。
  
  在程不识看来,无论是关中子弟,还是关东儿郎,总归都是汉人;
  
  进了军中,便都是汉家的兵。
  
  至于是做弓弩兵还是刀盾兵,步兵还是骑兵,又或是遂营、民夫——各有所长,也都各有所用。
  
  当然,最主要的是:曾在太子宫任职中盾卫的经历,让程不识对新君刘荣,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刘荣,拥有与自身年龄严重不符的宏远视角,考虑问题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再尝试着盘算七八步。
  
  简单来说,就是程不识坚信:刘荣不会无的放矢。
  
  刘荣对细柳、霸上、棘门三军的整编,必定有着自己的考量——而且还是深远的考量。
  
  虽然不太明白具体为何,但毕竟是朝堂内外,众所周知的当今潜邸心腹;
  
  看过手中书信,程不识终还是尝试着,为刘荣稍微找补了几句。
  
  “遂营,确实很重要。”
  
  “尤其是在北方,在同匈奴人作战时,我汉家便总是因为粮草输送问题而被限制,不能随意调动、腾挪。”
  
  “——陛下曾说过,日后我汉家,是要挥兵北上,让我汉家的将士,同匈奴人在草原作战的。”
  
  “草原多沼池难行之地,有遂营铺路架桥,确保大军粮草供输,也同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这便是程不识认知中,刘荣整编棘门军为遂营的原因。
  
  再多,程不识就想不出来了。
  
  毕竟程不识闻名天下的,除了其治军严明之外,便是机械般冰冷无情的步步为营。
  
  说白了,就是不知变通。
  
  一个因为不知变通而闻名天下的人,自然无法明白刘荣那些跨越时代两千多年、跨越足足好几个文明进程的先进理念。
  
  至于句注军,程不识也大致能明白刘荣,为何会在整编细柳、霸上、棘门三军的同时,将同时期设立的句注军给漏忘。
  
  ——细柳、霸上、棘门三营,自编制成立至今,就一直驻扎在长安附近。
  
  细柳营驻兵之所,是位于渭水北岸,长安城西侧,一处名为‘细柳’的山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