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创纪录的投资
第529章 创纪录的投资 (第2/2页)《寄生虫》要是再拿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那老天都要嫉妒你!」
陶玉书哼了一声,「你就会胡说八道!」
「好,那我正经的给你分析分析。」林朝阳说。
陶玉书立刻认真了起来,「你说。」
「其实评奖这种事,跟当时的社会氛围、主办人的理念、艺术思潮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们就拿西柏林电影节举例好了,艺谋是有才华不假,但如果没有哈德尔,他不见得会那么轻易的拿到金熊奖,可能还要再蹉跎几年。
戛纳电影节上《寄生虫》之所以能打败《天堂电影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影节评奖很多时候还是讲究艺术的批判性,这一点是《寄生虫》的强项。
而奥斯卡,商业氛围更重。
现在的美国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发达,整个社会都是一片歌舞升平,旨在批判阶级分化和贫富对立的《寄生虫》在他们那里注定是要吃亏的。
反观《天堂电影院》,它讲述成长、亲情、友情的主题,完全契合这个时期美国人的审美,拿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说到这里,林朝阳停顿了一下,然后总结:「所以说,《寄生虫》失利,属于非战之罪。”
「说的有点道理。」陶玉书的语气略显傲娇,显然还是有些不甘心的。
「一个奖项而已,欧洲三大都拿了那么多奖了,还在乎这一个?」林朝阳安慰道。
「这不是没拿过嘛。”
林朝阳笑道:「你当这是集邮?」
夫妻俩说笑了两句,陶玉书心情好了起来,她平时总是表现出女强人的那一面。
昨天《寄生虫》冲奖失利,她也表现的从容大气,在外人面前没有表露出丝毫低落的情绪。
只有在面对林朝阳时,才会露出自己脆弱、柔软的一面。
本来她还打算等《寄生虫》得了奖上映后再回香江,现在跟林朝阳通完电话,她感觉有些想家了,简单安排了一下工作便飞回了香江。
一个多月在外,回到家中陶玉书感觉分外温暖,尽享天伦之乐,可惜这种欢乐没持续多长时间。
「晏晏呢?」吃完晚饭,陶玉书好一会儿没看到女儿,问林朝阳。
「不知道,好像在你衣帽间了吧?」
「晏晏!晏晏!」
陶玉书看着女儿的名字,往衣帽间走去,果然在衣帽间的角落里发现了女儿的身影,她蹲在地上正努力的穿鞋呢。
不过穿的不是自己的童鞋,而是陶玉书的高跟鞋。
「那是妈妈的鞋,你穿太大了。」
陶玉书刚蹲下扶着女儿,冷不防看到她那张小脸,愣然当场。
只见晏晏顶着一双熊猫眼,嘴唇周围涂满红色,如同血盆大口,眼神懵懂的正看着她。
「妈妈~」晏晏叫了一声,问:「我好看吗?」
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陶玉书心里这样默念着,好不容易挤出笑容。
把鞋子给晏晏脱下来,又领着她去了卫生间洗脸。
路过林朝阳时,他看到这个场景没心没肺的哈哈直乐。
好一会儿功夫,女儿从卫生间出来,又变成了那个可爱乖巧的小天使。
林朝阳本想抱抱她,却被陶玉书一个眼神支开。
「谁让你穿我的鞋的?」
「还学会化妆了?是不是你小姨教你的?」
陶玉书在家待了两天,期间港媒对奥斯卡金像奖的关注热情已经过去,转而开始报道了另一件他们之前忽略的重要事件。
林氏影业投资的电影竟然在美国市场大杀四方!
《忍着神龟》在美国上映三周,累计票房突破1.2亿美元!
林氏影业投资《忍着神龟》这件事很隐秘,从来没声张过,直到这次票房大爆之后,陶玉书才指示公司的人把消息捅给媒体,为的自然是给林氏影业造势。
现在的香江影坛,新艺城内乱,已经回天乏术,嘉禾实力仍然强劲。
但早年他们依仗的洪金宝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只剩下程龙这一根独苗,在面对林氏影业的础咄逼人之时,已经逐渐力不从心。
现在林氏影业海外投资大爆的消息传来,对于这两个老对手来说无疑是个噩耗。
可这件事对普通香江人,却是个很好的消息。
香江的电影公司不仅能够在本土逞威,在湾岛、东南亚这些市场驰骋,还能在美国这样的电影强国占有一席之地。
许多香江人看到这个消息,难免又是一阵骄傲。
在媒体的一片热捧当中,有些娱乐媒体关注的是林氏影业的作品热卖,有些财经媒体关注的则是林氏影业的业绩。
如《信报》就在他们的新闻报道中,预测了林氏影业今年的营收规模可能要超过16亿港元的规模,其中75%都是来自于海外市场。
《信报》说《忍着神龟》固然是今年林氏影业营收大增的关键,但其最近两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举措也功不可没。
他们特意在文章中提到了林氏影业在日本成立的海外子公司大路影业。
在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大路影业除了负责林氏影业影片在日本的发行,还参与了6部日本本土电影的投资和出品,收获颇丰。
在文章中,《信报》还谈到了林氏影业的上市契机。
《信报》认为,此时的香江电影正值巅峰,林氏影业应该争取在两年之内上市。
最后,《信报》还强调:
湾岛、东南亚等传统外埠市场在林氏影业营收当中所占有的比重正在不断降低,这有利于林氏影业更好的转型为一家横跨电影产业上下游、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影业巨无霸。
《信报》的报道在香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在很多商界巨贾的眼中,电影这门生意是不太能上得了台面的。
一个原因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戏剧这门艺术的轻视所致,另一个原因是盘子实在太小了。
八十年代香江电影市场的规模一再扩张,也不过10亿港元的盘子,算上外埠市场,顶天就是三四十亿港元而已,还不及长江实业市值的二十分之一。
而长江实业不过是香江诸多地产公司的其中之一。
但今年林氏影业却给了大家一个不小的惊喜,营收破15亿港元,这放在恒指市场当中已经足以撑起一家大几十亿市值的上市公司了。
以至于百富勤的梁伯韬在看到报道的第二天便致电陶玉书,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林太,有没有兴趣把林氏影业做上市?」
这个时候陶玉书刚刚落地沪上,听着梁伯韬的话,她没有表态,只是说:「等我回去再聊。」
闻言,梁伯韬心中不由得一喜,没拒绝就是有想法。
「好,那我等您回香江。」
陶玉书到了沪上后入住的是和平饭店,前天到内地的湾岛电影代表团也住在这里。
挂断电话后,她朝一旁的谢靳和于本正说了声抱歉,又接着刚才的话题。
谢靳感叹道:「《寄生虫》确实可惜,这可能是中国电影距离奥斯卡金像奖最近的一次。」
《寄生虫》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件事不仅是在香江,内地的媒体和电影界同样也在关注着。
前两天,当新H社的记者将奥斯卡颁奖结果通报回国内后,国内电影界也不由得为之一叹。
这些年来受舆论影响,奥斯卡金像奖在国内的地位已经超越了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大家在提到这个奖项时都会带上滤镜。
「可惜是可惜了一点。不过终归是锦上添花,我们做电影公司,不可能指望一部电影吃到死,
能够恒定产出高质量、高水准的电影才是取胜之道。」
于品正赞道:「陶总这话是金玉良言。」
然后他又说起了这两天跟湾岛电影代表团接触的情况。
早在今年1月,湾岛电影界发起成立了第一个两岸文化交流团体一一中国两岸影艺协会,发起人是大学公司和年代国际的老板邱复生。
侯孝贤扬名世界的《悲情城市》便是此人投资的。
中国两岸影艺协会成立后充当起文化交流打前锋的角色,策划了这次湾岛电影代表团的访问。
邱复生这个人对香江和大陆电影市场极有野心,后世他在押宝侯孝贤成功后,便将目光锁定在了章艺谋的身上。
并成功投资了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活着》两部作品,对章艺谋早期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略的帮助。
现在章艺谋跟着林氏影业混了,但邱复生对香江、大陆电影市场的野心却没变。
昨天于品正跟他透露了《赤壁大战》的信息,他立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邱复生的大学公司是林氏在湾岛的合作者之一,大家互相有些了解,陶玉书对他想参与《赤壁大战》没什么反对意见。
「两岸三地共同投资、制作的话,也是个不错的头,而且也算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成绩。
」陶玉书说。
于品正的手指用力点在茶几上,表情有些亢奋,「没有错,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陶玉书主张再联系中影,不过这次她没有再找丁达明,而是直接联系了广播电影电视部一把手艾同志。
艾同志出身水木大学,前几年才调到广播电影电视部,陶玉书找了找关系很容易便联系上了。
听陶玉书说明了情况之后,艾同志很重视,但因为涉及到了两岸三地的问题,他不敢擅专,找到了人特别大的廖公汇报情况,顺利获得了支持。
艾同志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陶玉书,然后又说自己工作繁重,将这件事交给了广播电影电视部新上任的副手田同志。
经过这样一番沟通,《赤壁大战》项目正式立项。
电影导演确定为谢靳,总投资3000万人民币,由林氏影业、香江年代影业、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沪上巨星影业公司四家共同投资。
其中林氏影业投资1800万,香江年代影业投资500万,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投资500万元,沪上巨星影业公司投资200万元。
香江年代影业就是邱复生的年代国际,如今湾岛方面不允许两岸合拍电影,他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投资。
沪上巨星影业公司则是沪上电影制片厂的子公司,名义上的总经理是沪影广的常务副厂长迟习道,实际上却是谢靳说了算的。
巨星影业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算是国内第一家具有相对独立制片权的影业实体,也是谢靳在电影迈向市场化的一次大胆尝试。
《赤壁大战》总投资3000万元,创下了中国影史的新纪录。
消息一出,顿时在两岸三地电影界引起一阵波涛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