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稳一些
651稳一些 (第2/2页)“还生气吗?”看小舅子朝自己走过来,唐植桐笑眯眯的问道。
“姐夫这么疼我,我怎么会生姐夫的气呢?”敬民将嘴里的口水咽下,小嘴嘚吧嘚吧,犹如抹了蜜。
“得,冲你这句话,这柿子酱就得给。拿好喽。”唐植桐不再逗小舅子,将生理盐水瓶子塞到敬民怀里,揉了揉他脑袋,跟叶志娟告别:“妈,我走了。”
去邮电学院的路上,唐植桐回味着叶志娟说的关于稿酬的话。
时间准确,连文件名都有,可见是下了功夫的,而且她也明说了是前天特意打听的,若不是为了自个,恐怕她不会去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唐植桐知道不少文人会在起风后受罪,但对里面的来龙去脉并不十分清楚。
今天丈母娘讲的这些都是自己知识的盲点,一旦说开了,就如同迷雾散开,能站在高处看到十公里外的景象一般,豁然开朗。
现在想来,投稿已经不再是合理合法赚快钱的最好办法了。
唐植桐前前后后参加了好几次押运,最近的这次,押运出去、进来的刊物比之前少了很多,当时还以为百姓为了顾住吃喝,将不必要的消费给停了,现在一琢磨,有些刊物很可能是直接停刊了……
刊物少了,发表的阵地就少了,但靠文字生活的人并不会少,幸存下来的报刊录稿就会变得严格,竞争压力会增大,更何况稿费还一降再降?
有了丈母娘今天的提点,唐植桐决定以后不投文字稿了,歌曲也观望一下,诗歌就算了,自个一直对那玩意不来电。
总之呢,有人提点,能避免踩雷,实乃人生之大幸!
有人提点,也不能阻止唐植桐逃课,下午直接逃课去了押运处,今儿还要过去把手表交给马大小姐呢。
收到手表后的马薇非常高兴,为表达自己的谢意,给了唐植桐一包黄豆、两盒烟,黄豆有斤把沉的样子:“黄豆是给你的,烟是给方处的,麻烦科长转交一下。”
“嗐,跟我你就甭客气了。能给你帮上忙我也很高兴,平日里要不是你在财务科守着,我还不知道自己得多焦头烂额呢。烟的话,我过去给方处。”唐植桐将黄豆和手表的收据一同交给马薇,这玩意是手表唯一的购买凭证,同时也可作为维修凭证,前提是有保修的话。
“那科长也甭跟我客气,科里的事我看着点,有事给你打电话。”马薇爽利道。
“好嘞!”两人三言两句达成一致。
托人办事嘛,意思意思是很正常的,尤其买的还是紧俏物资。
唐植桐拿着烟径直去了方圆办公室,有唐植桐出面,方圆没有拒绝。
“圆哥,我还是得早走一会,去接妹妹放学。街上的乞讨的越来越多了,我不太放心。”方圆也不是旁人,唐植桐实事求是的说道。
“去吧,注意安全。”方圆点点头,他也注意到了街上的情况,那些乞讨的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流民,自家附近也有。
唐植桐出了押运处,这回没走正阳门,而是绕道陶然亭,往北走和平门。
正阳门前卖吃的门头多,像什么全聚德、便宜房、鸿宾楼、丰泽园、庆晏楼、老正兴、恒升馆、晋阳居、聚祥公、正明斋、月盛斋、复顺斋,都在这一块,相距并不远。
既然是乞讨,肯定优先选这种富人消费得起的地方。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总有一些富有同情心的人,会赏乞丐三瓜俩枣的。
前门那边乞丐多,并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胡同里也有,只不过少一些。
铁辘轱把的情报中心的情报员们也说过这事,唐植桐担水的时候听了一耳朵,这些乞讨的大多是附近的农民,因为外地的已经很难再进城了。
尽管是绕着繁华的地方走,唐植桐还是看到了三三两两的乞丐,有的已经明显水肿,步履蹒跚,也看到了有人愿意施舍。
有个小脚老太太,嘴上一边嘟囔着“造孽”,一边将一小块窝头给到水肿的乞丐,换来乞丐的感恩戴德。
这年头,谁家的粮食都不多,碰到上门乞讨的,一般会给个一两分钱打发走,给吃食的很少。
唐植桐看着那水肿的脸庞,心里同样不落忍,停下车给了五毛钱。
青黄不接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的青色的粮食还没熟,黄色、成熟的粮食已经吃完,大多发生在新粮还没到收割的时候。
但眼下来看,青黄不接已经不能仅仅看颜色了,放眼望去,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已无粮下锅。
冬天难熬,实在熬不住还有根绳子。
现在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难熬,家里已经没粮食,再坚持几天,野菜就发芽了,这是希望;但令人绝望的是现在手里没吃的。
实在没辙,才舍了脸面出门上街,好好的人,谁又愿意舍弃尊严做乞丐呢?
这几年,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对粮食都充满了期盼和渴望,最真切的反映在新生儿取名上,新生儿不少都叫满仓、满囤、盈仓、盈盈、小满、丰丰等,非常直接,但也非常朴素。
回到家后,唐植桐问道:“妈,最近您碰到过乞讨要饭的吗?”
“有。”张桂芳点点头。
“给干粮别多给,尽可能的给点钱。”唐植桐并不阻止张桂芳发善心,在老一辈人眼里,扶危济贫是积德行善,这种朴素的价值观还是值得提倡的。
“知道,以前你奶奶交代过。给干粮会让人家惦记,即便是给,也不能给好的。给钱也不能给多了。”
“嘿,还是奶奶想的周到。”唐植桐没想到奶奶还交代母亲这些事情,可能是当时自己小,没留意吧。